玉米銹病

甜玉米

危害描述

生態習性

本病分為普通型及南方型,病斑多見於葉片,但葉鞘及苞葉也會感染。夏孢子堆生在葉片表皮下,為小圓形到紡錘形,初期為植物表皮所覆蓋,但幾天後即破裂,破裂後產生咖啡色粉末狀之夏孢子,附在病斑之寄主植物的表皮很容易用肉眼看到,發病後期若遇低溫就會形成深褐色到黑色之冬孢子堆,冬孢子堆成開敞狀,為病菌之有性世代,幼苗期之感受性比成株大,但田間發生在開花期以後比較嚴重。 另有南方型銹病,病斑比普通型密集,形狀為小圓形非細長形,顏色為金黃色而非咖啡色,破裂後也是產生銹色之夏孢子,因為病斑較小,所以附在病斑之植物表皮比較不易察覺,發病後期若遇低溫也會形成黑色之孢子堆,但冬孢子堆非由夏孢子堆轉換而成,而是新形成的散生在夏孢子堆附近,而且必須要到後期成熟時才會打開。

發生條件

普通型多發生在秋天到次年春天較涼爽的季節,最適發病溫度為16~23℃,低溫加上高濕之環境利於病害侵入及傳播。全生長期均會發生,幼苗比成株易受感染。夏孢子靠風和雨水等散佈,造成重複感染與流行。夏孢子在室溫大約1個月即死亡,但低溫可保存數月。文獻記載黃花酢醬草為其中間寄主,國內亦有此寄主;由於國內終年均有玉米栽培,因此有可能以夏孢子或菌絲之形態在組織中殘存。 南方型銹病發病溫度則較高,最適發病溫度為27℃。植株在幼苗期即會被感染,但多發病在生長中後期的春作時間,一般在4月以後開始發生。

發生季節

普通型-秋天、南方型-春天。

危害部位

玉米銹病之病癥主要為黃色之夏孢子堆,在莖部、葉部皆可觀察到。

玉米銹病在莖部之病癥


病斑常見於葉片,葉鞘與苞葉也可感染。普通型銹病病斑長鐘型,南方型銹病之病斑呈小圓型,金黃色。

玉米銹病在葉面形成之病斑

夏孢子堆近照

顯微鏡底視野下之夏孢子顆粒


防治方法

耕作防治

栽培抗病品種,目前超甜玉米有台南26號可供選用。


防檢局藥劑

農藥名 劑型 含量 稀釋倍數 安全採收天數
待普克利 EC 45.5 5000 9
待普克利 EC 45.500 5000 9
護汰芬 SC 11.8 2000 6
護汰芬 SC 11.800 2000 6
待普克利 EC 500G/L(50%W/V) 5000 9
作物名稱 玉米
病蟲名稱 銹病
農藥名稱 待普克利
劑型 EC
含量 45.5
通過日期 1987/7/21
原始廠牌名稱 台灣諾華股份有限公司
化學成分
每公頃每次用量 0.2公升
稀釋倍數 5000
使用時期 發病開始時施藥一次
施藥間隔 7月10日
使用次數 3
安全採收期 9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