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枝枯病
英名: Die-back blight
分類地位:Die-back blight 。
病原菌
Macrophoma theicola Petch
病原生態描述
病原菌寄生在茶樹枝條上,夏季產生柄子器,分生孢子為主要的傳染源,可能利用分生孢子或菌絲越冬。夏季極度乾旱會使得茶園發病嚴重。 茶枝枯病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8~34℃;最適生長水分潛勢32℃時為-1bar,24℃時為-9bar。在夏季7~8月時病勢進展最嚴重,秋季以來本病漸趨緩和,北部在10月以後,新罹病枝條不再出現,直到次年春天,氣溫上升,茶樹長出新梢,才漸漸發生新枝枯的現象,如此使得茶樹的生長勢一年不如一年,因而縮短其經濟壽命;在乾旱的年份,因茶樹之抗病能力降低,使發病較一般年份更為嚴重。各品種對枝枯病之抵抗能力差異很大,田間觀察發現小葉種發生枝枯病的比率較大葉種為高。
特徵
點擊檢視
將枯枝縱剖可見維管束褐化
點擊檢視
進一步剖開可見維管束褐化情形乃由上向下
點擊檢視
茶枝枯病發病時可於茶樹叢中見到一部分枯死枝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