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青銅金龜

英名:

學名: Anomala espansa Bates

分類地位:鞘翅目 ,金龜子科。


生態習性

台灣青銅金龜成蟲於5~10月出現產卵;幼蟲期(即蠐螬)均棲息在土中,族群密度以1~3月和8~10月為最高,由於危害初期不易察覺,待茶樹呈現異常時已失去防治適期。幼蟲在土中垂直棲息分布,隨其發育成長由淺而深,以地表面以下0~10公分處密度最高佔57.2%,11~20公分處次之佔40%,化蛹時,再由深處向淺處遷移;在土中分布橫向則隨距離茶樹主幹愈遠密度愈低。族群密度往往與堆肥原料、土壤種類、土壤酸鹼度及成蟲出現期間,茶園週邊雜草的生長以及種類均有直接、間接的關係。

形態特徵

‧ 卵

白色,初產橢圓形,後呈球形,直徑3公厘。


‧ 幼蟲

又稱雞母蟲,蟲體肥胖,呈C形彎弧之白色蠐螬型,蟲體較赤腳青銅金龜稍大,體長25~30公厘。

金龜子幼蟲

金龜子幼蟲(曾信光 攝)


‧ 蛹

裸蛹,淡黃褐色,紡錘狀。


‧ 成蟲

體健碩比赤腳青銅金龜大,體型呈方橢圓形略扁,帶鮮亮光澤之綠色,翅鞘表面之點刻亦比赤腳青銅金龜較疏較淺,頭部外凸,前翅為革質化堅硬,飛行時做翼狀之伸展,後翅呈膜翅

青銅金龜成蟲

青銅金龜成蟲(曾信光 攝)

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