瓜類細菌性果斑病

胡瓜

危害描述

生態習性

病原細菌可藉種子或田間殘體為首次感染源,病原細菌可感染越瓜、胡瓜、南瓜、絲瓜、苦瓜、冬瓜、扁蒲等葫蘆科作物。幼苗期子葉或本葉出現暗綠色軟腐病斑,繼續擴大褐色壞疽病斑,以後葉片乾枯,嚴重時植株枯萎。在果實肥大期,果皮初期產生水浸狀小病斑,以後急速擴大成為不規則的大型橄欖色水浸狀斑塊,嚴重時果實腐爛。

發生條件

高溫(25~32℃)多濕,尤以連續降雨的天氣適宜本病害發生,帶菌種子(附著表面或侵入內部)是主要初次接種源,可殘存一年以上,帶菌之西瓜或洋香瓜種子發芽後,可感染幼苗子葉進而感染本葉,幼苗移入田間,藉雨水傳播,經由傷口或氣孔感染,高溫高濕情況,由並斑龜裂處泌出之菌泥為二次接種源,藉雨水傳播。

發生季節

高溫(25~32℃)多濕,尤以連續降雨的天氣。

危害部位

危害莖蔓形成水浸狀褐色病斑,漸擴大而枯萎。


本葉上病徵似露菌病受葉脈限制,但會沿葉脈蔓延,深褐色水浸狀,在高濕度環境下,病斑上可見病原細菌泌出的乳白色痕跡。感染幼葉而病勢未繼續蔓延時,會造成病斑破裂、葉變形的病徵。

瓜類細菌性果斑病危害苦瓜葉片病徵。


果實

某些品種果皮上的小型斑點,呈深褐色或橄欖色,有水浸狀暈環或無水浸狀暈環,果皮上的斑點大都不會擴大,但病原細菌已侵入果肉組織造成水浸狀、褐腐或木栓化病徵;有些品種則於果皮上出現不規則水浸狀斑塊,罹病初期病變只侷現在果皮,但中、後期病原細菌亦會向果肉蔓延。

瓜類細菌性果斑病危害苦瓜果實病徵。


其他

葉、莖罹病嚴重時除影響植株生長勢外,將是危害果實的主要感染源。


防治方法

耕作防治

1、選用健康種苗,或自健康植株採種:種子帶菌是本病害主要傳播途徑,自然帶菌的種子,播種後均有很高的發病率,故自健康植株採種,可避免本病之發生。購苗種植時,則需注意觀察,選購健康種苗。 、注重田間衛生,遇發病時立即清除罹病植株。罹病果實或植株殘體若於田間放任其腐爛,都可成為下期作的重要來源,至於病原細菌於其他雜草或土壤中可殘存多久,尚待探討。 3、以 1%鹽酸浸漬 20 分鐘後,以清水流洗 20 分鐘、風乾後播種,可以降低發病率。種子經 50℃溫湯、稀鹽酸、次氯酸鈉或次氯酸鈣處理,均可減少瓜苗感病的比率,但無法去除種子內的病原細菌。 4、加強供水管理:頂灌(overhead irrigation)及雨水為病原細菌蔓延的重要途徑,避免噴灌給水,可減少本病之發生。 5、加強幼果期管理,避免製造傷口,或加強幼果期防治:果皮的臘質層尚未完全覆蓋前,病原細菌易由氣孔侵入,而成熟的果實由於果皮的氣孔被臘質層所覆蓋,病原細菌僅能由傷口感染,故於本田期應注意小果期前的防治。
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