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小胡瓜屬淺根性植物,根細細弱,主要分布在土層30公分內,適合生長溫度為20~30℃,高於35℃則會出現生理失調、果型及品質不良之現象,10℃以下則為阻礙生長甚至死亡。 2. 最適合種植之土壤pH值為5.5~6.7,因根系不耐浸水,故以排水良好、含水量60~80%之砂壤土為佳。
栽培工作說明
‧ 1.整地作畦
小胡瓜喜濕卻不耐濕,畦高以30公分為宜,畦面覆蓋抑草蓆或是銀黑色塑膠布,單行種植,畦寬80~100公分(連畦溝),雙行種植,畦寬150~180公分,株距45~50公分。
‧ 2.播種
小胡瓜之種植方式有直播苗移植兩種,每分地約可種植2,000株,播種前肢催芽為先用藥劑浸種1小時後以清水清洗,再浸種4~5小時後,以濕布包裹置於25~28℃下催芽,待胚根露出種殼時即可播種,播種時使胚根朝下,平放於約1公分深之穴內並覆土給水。
瓜苗長至第二片本葉時即可定植於田中。
病蟲害及早發現及早處理,對於後續管理事半功倍。
‧ 3.搭設栽培網及誘引
本葉4~5片時須搭設直立式栽培網或以竹枝,將主蔓直立誘引,以後可自由向上伸長,瓜蔓具纏繞性,基部側蔓誘引攀附減少垂下,但須將主蔓第4節以下所發生的側枝或雌花及早摘除,以免耗費植株養分。主蔓達20~25節時摘心以促進側蔓生長和發育,可促進上方節位生長側蔓,多著生雌花,側蔓收量佔總收量之80%以上。生長初期側蔓自2~3節處都有雌花發生,在雌花上方留一葉摘心,使著果部擴大,雌花依序由下往上著生。主枝著果多時,可行摘果及摘取畸形果,以促進側蔓之伸長發育,收穫末期葉片繁茂重疊,光線照射不良,宜摘除主蔓之老(黃)葉,增加其光合作用之能力,及小胡瓜之產量。
搭設栽培網固定並誘引植株。
‧ 4.中耕
第二次追肥之前宜行中耕,中耕宜淺。第二次追肥以後則不宜再中耕,以後發生的雜草,宜在雜草幼小時拔除,或使用除草劑除草。小胡瓜對於除草劑相當敏戚,應選擇無風早晨,噴頭上加噴罩噴施,小心在行間噴藥,絕對不可噴到植株,以兔影響後期生育。
‧ 5.採收
溫綱室內的小胡瓜生長快速,果形較直且發育正常,可提高它的商品價值。播種後的40~45天,即可開花,開花後5~7 天,在果實長度16~18公分時採收,採收時間宜還在每日清晨或傍晚為宜。果實上的瓜刺及突疣是小胡瓜新鮮及幼嫩的象徵,刺疣受傷或脫落時,小胡瓜即容易變質。採收時須用剪刀,用左手的大拇指及食指,捏著果梗附近的圓滑部位,以兔手指傷到瓜刺及突疣。採收後應輕輕地放置於容器內,在搬運中應避免震盪擦傷。下方結實瓜果應提早採收促使上方的之果實生長,收穫期每日採收,產量每0.1公頃可達到2,500~3,000公斤。
果形直且長度統一,有助於提高商品價值。
‧ 6.分級包裝
依照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編印之果菜分級包裝手冊,小胡瓜分級標準分為特級、優級及良級,品質標準分述如下: 特級:依品種固有形狀,果面帶有白粉,刺疣完整,果實幼嫩,色澤翠綠,頭端烏綠色3公分以內,果身內側彎度1.5公分為限,無傷疤,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。 優級:依品種固有形狀,果面略具白粉,刺疣尚完整,色澤翠綠,著色尚稱均勻,果身內側彎度2公分為限,無傷疤,無病蟲害及其他傷害。 良級:次於優級,但仍具商品價值者。 目前大都以15 公斤裝進行運銷,包裝時須按相同等級、相同大小規格,整齊排放於箱內。箱上收貨人、供應單位(人) 、供應代號、品名、等級、規格、淨重、件數等標示,須填寫清楚。每箱扣除紙箱重量後,重量須足15公斤,且整齊度高。
‧ 7.儲藏
採收後的果實管理,將幼嫩果實儲藏在不會造成低溫障害的12~13℃之下。